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廖可斌:数据与问题——关于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

来源:中文系   发布者:中文系     日期:2018年03月20日 00:00   点击数:  

2018317日下午3点,在我校犀浦校区8210会议室,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江学者、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廖可斌教授,为澳门新莆京7906not研究生举办了一场以“数据与问题——关于古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为题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澳门新莆京7906not副院长沈如泉老师主持,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全体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正式开始前,廖老师先幽默风趣地以西南交通大学的重点学科为引子,拉近了与在座师生们的距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始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廖老师首先从数据库谈起,提出数据库作为现代学者研究的基础手段,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数据库带来的便利,使许多学者受益匪浅。但数据库并不能等同于相关研究材料,虽然许多学者,还有博士生、硕士生都发表了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并没有提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早在7080年代,学术圈以理论研究为主;90年代之后,李泽厚先生提出“思想隐退,学术彰显”的观点,被广大学者所接受。现在的学术研究风尚倾向于清代的乾嘉考据学派,以文献整理、考证入手。

对于文献的整理和考证,廖老师特别指出两点:一是研究的价值并不一定等于研究对象本身的价值”;二是“文化发展必然是一个淘汰的过程。文献整理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但大多数人只能做到对文献的详细描写,比较各个版本之间的不同或者使用材料太多,涵盖面太广,造成所做的研究没有重点,材料未能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文献研究如何能做到最好呢?廖老师接下来指出:首先要以材料为基础。确定一个题目之后,要找到这个题目范围内所包含的所有材料。如何寻找材料呢?材料的掌握扎根于文献学的目录学和版本学。运用目录学可以尽可能占有所有资料,占有所有资料就需要使用一些目录书籍,如《中国古籍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拥有的资料不能狭隘的局限于研究的某一点,而应该深入全面地了解各方面的文献,在宏观背景下研究微观问题。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以点串线,以线及面。除了目录学,版本学的运用更为至关重要,这是研究问题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廖老师举了自身研究归有光文集的例子,他强调要弄清楚各个版本之间的源流关系,要清楚代表性版本的文献状况和文献源流。

在此基础上,廖老师接下来谈到了“如何利用数据?为什么要利用数据?为了研究什么而去查数据? ”等问题。归根结底,是为了产生有价值的学术问题。那问题从哪里提出来呢?首先,要大量阅读。读书是为了追求真理。读书应该是自然而然地,要出于自己的兴趣广泛的阅读,不局限于教材,古今中外应该都有所涉猎其次,应该多学习文艺理论。现在的研究生大多理论修养欠缺,对于西方美学理论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都缺乏足够的了解。理论就像工具箱,数据检索只是工具,相互结合起来,通过新工具、新信息提出与解决新问题。

 

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发言,廖老师通过同学们的提问,又强调了“文学应该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这才是文学的本质”,以及做研究要用复杂性的态度观照文学史的史实,以此来进行作家作品分析。廖老师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生动的学术案例,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让在座师生受益匪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