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6月2日,由香港中文大学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和台湾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中国佛道教口述历史暨地方佛道仪式比较研究工作坊”在港中大康本国际学术园顺利召开。工作坊邀请了著名法国汉学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做主题演讲,来自两岸三地的14位学者参与了会议。本校澳门新莆京7906not吕鹏志教授应邀出席,积极参与了这次学术活动。
首先,吕教授在工作坊第一场宣读发表了论文《中国中古时代的佛道混合仪式——道教中元节起源新探》。他在论文中指出,中国中古时代的道教以阴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校戒之日,规定是日信众模仿诸神定期朝礼大罗天玉京山玄都宫三宝神经的做法,向十方圣众和道士奉献饮食及其它用品,凭借十方圣众和道士的集体力量拯济祖先亡灵、地狱饿鬼。这就是早期道教中元节举行的献供仪式,称为“玄都大献”,其出典是公元624年之前问世的《大献经》。唐代僧人曾揭发道士刘无待仿拟佛教盂兰盆会伪造《大献经》,指出中元节原非道家节日。近现代学者普遍都同意这个说法,只有个别人持相反的意见,认为佛教盂兰盆会模仿道教中元节。吕教授认为二说均未真正厘清道教中元节的来源。如果从仪式和日期两个方面仔细考察,会发现道教中元节一方面的确仿效佛教盂兰盆会,另一方面与道教本身的信仰或教制(如天师道的三会日、古灵宝经《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经》的三官主三元日之说)也不无关系。道教中元节其实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创造的宗教节日,它是中古时代佛道融合的典型例证。
其次,吕教授担任工作坊第五场的主持及评论人,评点了复旦大学
巫能昌老师提交的论文《当代江苏南通道士的释教超度法事:以田野考察为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提交的调查报告《民间社会中佛道交融与共存——湖南省平江县个案》。
最后,吕教授在工作坊结束之前的综合讨论中发言,着重提出两点意见。其一,比较并精准把握儒、释、道三教仪式和民间宗教(尤其是巫教)仪式的特征和演变,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现存地方宗教仪式。他认为,儒教仪式的特征是祭祀鬼神并获得神力或外力帮助,佛教仪式的特征是功德法事(凭自力积功德并转让功德),道教仪式的特征是与鬼神进行书面交流(如符箓、章奏等),民间宗教(尤其是巫教)仪式的特征是降神或神灵附体,各教仪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彼此影响、互动或交融的情况。其二,田野调查只有与《道藏》等文献记载结合起来研究,才能达到历史的深度,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仪式事象。他认为,田野调查收集的民间道教仪式抄本通常文字错误较多,须经校勘复原才能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