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人文思跃系列讲座二十五】何志钧教授: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艺研究的新变

来源:中文系   发布者:     日期:2018年06月20日 10:08   点击数:  


6月14日下午4点犀浦校区X8215,中国网络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鲁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汉语言文学系主任何志钧教授,为澳门新莆京7906not师生带来了一场“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艺研究的新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中文系王长才教授主持,澳门新莆京7906not院长石磊教授,学院党委书记向仲敏书记,中文系段从学教授,周俊勋教授,陈国强副教授,廖恒副教授,邓建华老师,董首一老师及诸多同学出席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何教授重点阐述了“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论、美学重构”这一文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对此,提出传统文学场域中的文艺美学模式与数字媒介下的文艺美学模式的不同,传统的文艺美学是线性的、链状的,而数字媒介下的文艺美学是非线性的立体化的网络状模式。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1、文艺与审美情境。当代文艺与审美置身的社会情境、文化情境与印刷文化时代,甚至电子媒介时代迥乎不同。它是一个境界层深、复杂多维的构造体,是一种多维场境,是一种“全境”。2、文艺与审美的模式与情状。与传统社会审美模式的单一化、功能的大写化、关系的从属化不同,网络传播、数字媒介转型与消费文化、创意文化一道导致了审美模式与情状的剧变。传统审美信息的单向度传输为散播取代,创作者与受众读者的主从关系变为了受众与写手、人机间的去中心多维动态交互关系。3、文艺与审美心理。网络文艺、移动审美富有交互趣尚,在移动互联时代更能够实现审美生活的全天候、移动化、掌控化、快餐化、小微化,借助虚拟技术,它还可以是有类行为艺术的操控其中的游戏化审美灵境体验。4、审美主体。从审美主体来看,数字化审美语境中,审美主体是一种符合多元交互的主体,而传统的主体则是单数的专业化知识精英主体。在此,他还指出,网络传播时代是一个全民DIY的话语平权时代,每个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根据自己的创造心愿选择特定的创作当时,凸显自己的审美个性,审美创造者与审美接受者合一的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主体虚拟化、数据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如微软小冰、初音未来等虚拟偶像。5、文艺与审美客体。数字技术既使传统的非数字文本与数字文本、超文本并陈,使数字博物馆与实物藏品相链接,而且使大量传统的审美客体以新的形态呈现,获得了新的数字化形式。文艺与审美客体的复合性、互联互通性和数字化底色引人注目,外部边界不断拓展,内部边界日益消弭。

何教授表示,数字媒介转型深刻影响了当代文艺与审美实践,使文艺与审美的情境、文艺与审美的主体、文艺与审美的客体、文艺与审美的模式与情状、文艺与审美的心理等发生了全方位变化。数字美学、网络美学、虚拟美学正在成为21世纪审美潮流中富有朝气的模式。讲座结束后,老师与同学积极提问,与何教授讨论相关话题。此次讲座对同学们把握学术前沿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机会。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