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5、1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宗教史论坛在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与会。澳门新莆京7906not中国宗教研究中心共有包括名誉主任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中心主任吕鹏志教授,以及研究人员陈平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赵川老师在内的4名成员参与了本次论坛。
按照议程,论坛共设3场主旨发言,劳格文教授和吕鹏志教授分别在15、16日的第一场、第三场发言。劳格文教授因天气原因临时取消了从香港来蓉并亲临现场发言的计划,但仍旧录制了发言视频提交大会现场播放,他发言的题目是By Way of Conclusion:Chinese Cultural Essence(《中国文化之体——博睿〈中国宗教简史〉基本结论》),发言内容是由其撰著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中国宗教简史》(Paradigm Shifts in Early and Modern Chinese Religion: A History)一书的基本结论。劳格文教授曾主编博睿断代中国宗教史著系列,全面深入地论述中国历史上几个重大转型时期的国家宗教、儒释道三教和民间宗教。这本《中国宗教简史》是该系列论著的缩写本。劳格文教授的发言从中西二元论、书写在中国二元论中的角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父权制三个角度展开,阐述了关于中国宗教史各个领域的一般性结论和总的看法。
吕鹏志教授针对王承文撰《敦煌古灵宝经与晋唐道教》和《汉晋道教仪式与古灵宝经研究》两部专著提出一系列商榷意见,对王氏新、旧著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逐一加以考辨订正,宣读发表了《中古道教史探幽——古灵宝经及相关问题考辨》,文章对现存古灵宝经及其版本、古灵宝经与早期佛道关系、古灵宝经与“三洞”说的起源、古灵宝经倡行的时节斋或灵宝斋及其渊源、古灵宝经与天师道“黄赤道士”、古灵宝经《灵宝三元威仪自然真经》考订、古灵宝经与灵宝科仪、古灵宝经记载的灵宝天文等问题逐一进行探讨。在主旨发言之前,吕鹏志教授还作为评议人评述了15日下午第二场的第一分论坛4位发言人的发言。
陈平副教授和赵川老师的发言分别在16、15日。陈平副教授提交和发表的论文是《〈博睿中国魏晋南北朝宗教史〉述评》,对劳格文教授、吕鹏志教授合编的两卷本《博睿中国魏晋南北朝宗教史》进行述评。 由于这部宗教史著作篇幅很长,尚无中文译本,陈平副教授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所有参与撰稿的学者的论文的主旨大意、写作思路和创新之处逐一进行评述。该书内容涉及宗教与国家、宗教团体及其概念、经典研究、文学、鬼神、仪式、地理共7个专题,上卷偏重于政治、宗教团体问题,以及更宽阔的历史画卷。下卷则深入到各个具体的宗教专题展开精深的探究。上下卷相互呼应、互为表里,内容虽有部分重合,但更多地是相互补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赵川老师以《道教阳平治都功印初探》为题,对江西龙虎山天师府重要法器——阳平治都功印进行研究,认为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正一派龙虎山天师府和天师教权的重要象征,宗教地位突出,指出江西省博物馆藏实物、《重修留侯天师世家张氏宗谱》著录的印面、四川成都都江堰二王庙《五岳真形符碑》中道符以及清末道士张涌泉奏职文书所钤之印的制作时间早晚有别,年代最早者乃北宋神宗时期下诏制作的玉印,徽宗时期赐予张继先,其后成为历代天师传续的祖印,明清时期出现多种仿制品。玉印的传续过程受到来自世俗政权的干扰较多,是宋元明时期道教政策的变化以及天师政治地位的变迁的具体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