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道教醮仪的历史和现况”讲座纪要

来源:   发布者:     日期:2018年10月17日 14:25   点击数:  

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四川省道教协会协办,成都市道教协会和青城山承办的“戊戌年成都青城山太上金箓罗天大醮,祈福中华、国泰民安、世界和平、众生安康大法会”于2018年10月9-17日在青城山举办。为增进学术界和道教界在道教科仪方面的交流,更多更深地了解青城山罗天大醮的历史渊源和现代意义, 10月 14日上午,由澳门新莆京7906not中国宗教研究中心主办,青城山道教学院协办的学术讲座“道教醮仪的历史和现况”在青城山道教学院举行。讲座由澳门新莆京7906not吕鹏志教授以及法国高等研究院博士、台湾政治大学华人宗教研究中心执行长林振源教授担任主讲,德国洪堡大学博士、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欧福克教授(Volker Olles)主持讲座。青城山道教学院教务负责人唐华道长,澳门新莆京7906not唐丽娟、赵川老师以及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的多位硕博士研究生出席参与了本次学术活动。
吕鹏志教授讲授的题目是《道教醮仪史与早期罗天大醮》。吕教授将中古时代道门内部比较重要而且流行的基本仪式划分为朝仪、传授仪、斋仪、醮仪、章仪五种类型,醮仪即为其一。早期儒家经典《仪礼》记载的世俗醮礼乃行冠、昏礼过程中的敬酒仪节,战国、秦汉间的方士将其改造为祭祀神灵的宗教醮仪,这种宗教醮仪正是道教醮仪的直接来源。道教醮仪原本属于方士仪式传统,后来天师道仪式和灵宝科仪中也出现了醮,但后两者的醮实际上是从方士传统中借取的,只不过因与天师道仪式或灵宝科仪接触、碰撞或融合而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比较突出的三个变化是:(一)方士醮祭与天师道仪式的结合;(二)醮变成道教斋仪闭幕式的部分仪程;(三)受灵宝科仪影响的独立醮仪。
吕教授利用大量的道书、史籍、碑刻三重证据材料,揭示出至迟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已经出现罗天大醮。关于早期罗天大醮,至少有两点前人还未注意:①罗天大醮与河图醮密切相关,河图醮系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出现的方士仪式之一;②罗天大醮最初可能是金箓斋(灵宝六斋之一)闭幕式的部分仪程,故又称“太上金箓罗天大醮”。
林振源教授讲授的题目是《当代地方道教醮仪的多样性与典型》。林教授首先结合劳格文(John Lagerwey)、谭伟伦、吕鹏志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大致梳理了道教醮仪的发展历程,并认为大约宋代开始,醮仪即已成为最流行的道教仪式,并使传统斋仪相对没落。然而随着时空背景的转移,对于醮仪的解释似乎变得比较复杂,今天的醮仪已经成为一种地方上的“宗教仪式总汇”。
林教授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利用搜集到的文字、图像、影音、口述等一手材料进行诸多个案及相关研究,并在讲座现场展示了台北正一派在香港飞雁洞举行水陆大醮期间所行科仪、浙江苍南苏氏玉真祖坛的道士宗谱及科仪抄本、云南大理白族阿吒力教法事活动等人类学调查资料的照片和视频。林教授将当代地方道教醮仪归纳为三种常见的类型:①古典正一灵宝科仪+宋元新道法(形成道教科仪结构,相当于明以来的正一醮仪);②正一醮仪+闾山驱邪法(正一醮仪与地方道法传统);③正一醮仪+民间佛教(正一醮仪与民间佛教传统)。这一分类,无疑将历史与当代地方道教醮仪的多样性与典型性呈现得更为直观和完备。

讲述结束后,两位主讲人分别就师生所提的道教醮仪与造像活动的关系、北朝至唐代楼观道的科仪活动等问题予以耐心解答。唐华道长通过精彩的实例介绍,进一步强调了科仪法事在道教活动的重要性。最后,吕鹏志教授代表中国宗教研究中心向青城山道教学院赠送了其与劳格文教授合作主编的《道教仪式丛书》之第③种《闽西南永福闾山教传度仪式研究》(新文丰出版公司2017年出版)和本次讲座的海报。
中午,参与讲座的师生现场实地考察了罗天大醮法会活动,并向道士请教科仪知识,受到香港飞雁洞等经师团的热情接待和耐心解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