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日19时30分,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X9304召开。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唐贤清教授为本场讲座的主讲人。澳门新莆京7906not周俊勋教授主持本场讲座。
唐贤清教授主要从“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研究思路、研究价值和研究难点三个方面为在场师生进行了报告。
唐贤清教授指出,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存在两种材料缺乏的情况:一是某一语法现象在历史语料中曾经大量存在,但在现代汉语共同语中已经消失;二是某一语法现象虽然在历史语料中存在,但是用例很少,有些甚至是孤例。而方言口语材料以及民族语言可以启发我们的思路,甚至成为研究的佐证材料。唐老师以“近代汉语复数词尾标记“们”的来源”“上古汉语甲骨文、金文“A+数+A”格式中居后的“A”的语法属性的判定”两个争论已久的问题为例,展示了从方言和民族语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
他认为汉语历史语法“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普方古”大三角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二是打破“单一语种”研究模式,提倡跨方言跨语言的类型学研究范式;三是为历时类型学研究提供参考,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将汉语语法现象的演变置于世界语言普遍语法演变模式的范围内考察,不仅能够有助于我们拓宽研究视角,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探讨汉语语法现象演变的轨迹。”他说道。
在谈到“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难点时,他说,这种研究方法在提高研究水准的同时,也对研究者所采用语料的可信度以及研究者自身所具备的语言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对句法语义演变的识别和判定难度大、对句法语义演变的共性与差异的解释难度大、对语料的收集与甄别难度大这三个方面。
最后,唐贤清教授提出了自己对“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的展望。他说,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能够更加合理地解释某一语言现象的根源,还能够拓宽研究视角,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实证。
周俊勋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唐贤清教授提出的“普方古民外”立体研究法不仅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了个醒,“比如做古汉语的同学不关心现代汉语的发展,研究汉语的同学不关心民族语的现状,这些都是不可取。”
在提问环节,唐贤清教授和与会师生就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深层次的文化现象的教学方法、民族语中量词发展阶段的考察以及境外华语与大陆普通话之间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互动。唐贤清教授都一一耐心作答,并结合了自己在研究中遇到的相关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