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信息 >> 正文

[人文思跃系列讲座二十九]离合词的句法本质再探——兼答袁毓林(2018)等质疑

来源:   发布者:     日期:2018年06月21日 13:59   点击数:  

讲座安排:
6月29日(周五)上午10:00-11:00,X8210   讲座
6月29日(周五)上午11:00-11:30,X8210   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系介绍


讲座介绍:
潘海华、叶狂(2015)(潘和叶)提出汉语离合词结构本质上是双音节不及物动词带同源宾语形成的结构,离合词因而没有分开过。该文发表以来,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争议,尤其是袁毓林(2018)多方质疑,并提出新的形式转喻说。文章首先对相关疑问一一回应,并指出转喻说面临三个难题:不能解释近义的双音节及物、不及物动词之间的句法对立;离合词与粘合式动宾结构之间也存在极大差异,二者难以建立转喻关系;离合词结构中的形义错配还需要另外的机制来解释。之后,文章在跨语言句法共性视野下,对比汉语离合结构与英语同源宾语结构的相似性,进一步支持潘和叶(2015)的观点。最后,文章指出,孟琮等(1999)很早就提到离合词是同源宾语结构,但未展开。潘和叶(2015)以及本文只不过是提供了详细论证。


讲者介绍:
潘海华教授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SA),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学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王宽城基金会学者。国际及国内知名刊物Language, Linguistic Inquiry, Natural Language and Linguistic Theory, Lingua, Language Sciences, Linguistics, Journal of Linguistics, Natural Language Semantics, Journal of East Asian Linguistics,《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编委。2004-2006年担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IACL)执行委员,2010-2011年担任香港语言学会主席。


Baidu
sogou